我怎麼可以寫得出連我自己都不想看的東西啊 科科科真是太強了! 


尚書中的周公 提要

 

  本文主要列舉尚書及其他先秦至漢諸多篇章銘文相互應證比較,為周公平反且結論出周公方為奠定周之大業之人。

 

  第一部分「武王克殷前後的局勢與周公稱王的原委」先說伐紂雖大捷,然殷人勢力仍在,局勢並未清明,武王思營雒邑為東進基地。接著作者分析武王崩殂之確切時間,史書大多言武王克殷六年、七年而崩,而作者疑武王在周開國八九年卻未有所作為實非常情,是以作者以為史記「兩年武王崩」之說較為有理。天下亂而成王方幼,危難當頭周公告二公「我之弗辟,我無以告先王」,於是毅然接下重擔稱王。

 

  第二部分「周公大相東土七年」先以<大誥>言明稱王及東征之必要,作者並申明此次平管蔡之亂與之後東征商奄淮夷並非同一事件,前者周公一人,後者周公輔成王併其他諸人等。之後周公瓜分殷遺民,監且治之,康叔在其中位居要角,周公以<康誥>、<酒誥>、<梓材>勉康叔師殷法典、用殷義刑、尊殷老且普求殷先哲王之德,而此三篇裡的「王」皆是周公。後來作者認為周公稱王共七年之久,且亦是其在東方之年數,而此七年成王對周公稱王頗有不解,周公乃貽詩<鴟鴞>予成王表有家歸不得之嘆,而此詩亦成周公稱王之及大力證。接著講到東都之營建,作者疑先建王城,成周乃是因尚書明文被載而顯,再舉銘文為證言周公為當時之王。

 

  第三部分「周公還政與征伐東夷」先言雒城成,周公以<多士>告殷士奔走臣周。召伯疑周公不欲歸政於成王是以作<召誥>,作者指出其中有言「小子」並非待王之道,是以其中之王乃是周公,而周公接著作<君>回應召公表明心志。作者引用徐復觀之言指出<洛誥>乃是還政之分水嶺,而其中所言「新辟」作者道若非還政,何來新辟之理?而<立政>與<無逸>則是周公告成王之執政要領及告誡成王勿淫逸。還政後周公征東五年有餘,有<多方>告商奄淮夷務必臣服於周,否則大罰必來,而後周公去世,自有後代子孫完成其東征大業。

 

  作者以替周公平反,重塑周公形象為結論,言周公之功業被後世忽略甚至誤植於成王之身實乃大謬,並引孔子等人之言言周公乃才美兼具之曠世名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eranza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